集团组织学习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(试行)》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7:00:00

2024年12月底,自然资源部印发了“印发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(试行)》的通知”。在2025年开春伊始,中海城建集团向管理层下发了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(试行)》的书籍,并组织大家进行学习。

通过学习,管理层认为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(试行)》为集团深化参与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化行动纲领。其核心精神可凝练为三点:
       一是战略导向清晰。政策以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基底,强调土地整治必须坚持“因地制宜、稳妥有序”,要求杜绝冒进式开发,这与集团“政府合伙人”定位中“风险防控、长效赋能”的理念高度契合。

       二是民生为本贯穿始终。《指南》将“群众全过程参与机制”列为刚性要求,警示企业须在项目规划、实施、分配环节保障农民权益,为我司在城乡融合类业务中如何协同政府夯实“共赢基础”指明方向。

       三是产业与生态协同升级。整治目标不限于耕地保护与用地优化,更强调通过全域统筹激活产业空间、修复生态网络,为集团“产城融合”投资模式(如低效园区再造、乡村文旅开发)提供了政策工具箱支撑。

微信图片_20250912114911_446_2.png

作为地方政府经济事业的深度合伙人,我司需重点发力:
▶ 深化机制适配,筑牢实施根基
       将“风险源头防控”“多元化参与机制”纳入项目全周期管控体系,在项目可研阶段即建立群众诉求反馈通道与补偿安置预审机制,规避社会稳定风险;探索“村集体+合作社+企业”的联合开发模式,让农民在土地增值中共享收益,实现《指南》“维护权益”的刚性约束。
▶ 创新驱动模式,激活全域价值
       发挥国有资本“资源整合者”优势,以土地整治为载体捆绑导入高附加值产业:在农用地整理中嵌入现代农业科技服务链,在建设用地腾退后优先布局新能源、智慧物流等绿色产业园区;利用生态修复区域发展碳汇经济,构建“整治投入-产业收益-反哺生态”的可持续闭环。
▶ 构建协同范式,争做政策标杆
       联合地方政府设立“整治专项智库”,结合县域经济特色定制差异化实施方案(如城郊融合区侧重存量盘活,生态保护区强化自然资本转化);通过设立子基金、引入专项债券等金融工具,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。以系统化、精细化、人性化的实践,打造国土空间优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的“中海样本”。